位置: > 博天堂的网站 >

博天堂的网站

公司新闻

2021年,带头抵制新疆棉花拒不道歉的H&M,如今发展如何?

  • 发布时间:2022-04-08 23:19 来源:admin
html模版2021年,带头抵制新疆棉花拒不道歉的H&M,如今发展如何?

2021年的H&M事件大家还记得吗?

这个原本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瑞典品牌,凭一己之力得到了各大电商平台的下架,多款手机的应用商店也下架了H&M商城。

同时,它的线下门店也受到了国民的强烈抵制,曾与他有过商务合作的国内艺人也纷纷与其解除了合约。

如今一年过去了,H&M如今在国内的发展怎么样了?

H&M门店

H&M实在是荒谬

2021年3月24日,一份来自H&M官网的声明在微博上广泛传播,看到的中国网民无不在心里暗骂:“赚我们中国人的钱,还攻击中国,去死吧你!”

这份名为“H&M集团关于新疆尽职调查的声明”中称,H&M集团对民间组织和媒体的报道深表关注,其中就包括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强迫劳动”和“种族歧视”。

并表示会采取一切行动,抵制任何类型的强迫劳动,不管这种行为是发生在哪个国家。

声明称,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但是我们不与新疆任何的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会再从那里采购原材料。

并表示自己的棉花都是从“更好的棉花计划”(BCI)那里采购。

H&M声明发出后,耐克、优衣库等各大在国内比较常见的品牌也纷纷跟着发声,声称拒绝使用新疆棉花并且还要求跟自己有合作的供应商也不能使用。

H&M激怒网友

这一连贯的操作,一下子就激怒了中国网民,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是,H&M直接就在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放置了抵制污蔑新疆棉花的文章。

当然也就成了网民们集中谴责的对象,很快“H&M抵制新疆产品”、“H&M碰瓷新疆棉花”等话题就登上了各大热搜榜。

网友们纷纷表示:“一边扭曲事实一边挣着中国人钱的公司,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还有网友对这种触碰国家底线的企业,回应很明确,两个字“不买!”

除了网民们在网上发出的声讨,就连官方媒体和政府机构也纷纷对H&M的行为予以谴责。

央视网表示,H&M集团拿着所谓“强迫劳动”、“宗教歧视”等问题大做文章的行为,这种无中生有、别有用心的指控,充斥着偏见,暴露了无知。

媒体报道

对于这件事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做出了霸气回应。

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某些企业不用是他们的损失。

关乎谴责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指责完全是别有用心地抹黑,目的是抹黑中国形象破坏新疆的安全稳定。

为什么会有人把给老百姓和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视为强迫劳动和压迫?难道一般人不都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在以己度人,因为在他们的历史上就这样干了上百年。

这种拿着谎言来攻击中国的操作,还真是应了这家企业的品牌字母缩写:荒谬。

毫无疑问,H&M的这种行为在中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H&M品牌在中国几乎受到了全网抵制。

H&M遭抵制

事发当天,淘宝、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多家电商平台均强制下架了H&M的产品。

购物APP中搜索H&M看不到任何相关产品,甚至还有人举着“抵制H&M”的牌子到线下店铺中去示威。

一时间,原本在中国颇受年轻人欢迎的H&M门店变的冷冷清清。

事发当晚,H&M中国发表了一则官方声明,声称H&M集团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管理自己的供应链,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没有带有任何的政治立场。

还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国的消费者,希望和中国进行长期的发展。

这种声明真是给人气笑了,自然没有人会接受这种一边抵制新疆棉一边又想赚中国人钱的行为,不少网友喊话H&M“快滚出中国!”

H&M集团既然当初这样做了难道就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后果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他们还是依然选择这么做了。

品牌支持新疆棉

幕后推手“BCI”、“ASPI”

“H&M集团既押错了宝,也打错了算盘,必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关于H&M事件,央视新闻曾发表过这样的评价。

那么既然H&M知道发出声明后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为什么还这样做呢?区区一个服装品牌到底为什么胆敢这么嚣张?难道真的只是反对所谓子虚乌有的“强迫劳动”吗?

这就要从H&M背后的靠山“BCI”说起了。

H&M、耐克、阿迪等品牌声称自己抵制新疆棉以及取消新疆产品供应链,会发现在他们的声明里都有“BCI”字眼,BCI对新疆棉取消了产品认证。

“BCI”指的是瑞士良好棉花协会,一个非国际性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这个协会成立于2009年,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伦敦都设有办事处。而上述提到的那些品牌商,则都是BCI会员。

媒体报道

据相关人士采访表示,这个协会的实用性不大,他们只是制定了所谓的“棉花标准”,并且规定只有他们觉得符合标准的棉花,才能使用带有BCI的标识。

因为其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品牌商纷纷入驻成为会员,而BCI的经济来源就是会员们每年缴纳的会费。

但是中国棉花并不屑于加入这个所谓的棉花协会,因为中国棉花有足够的底气。

据统计,2020年中国棉花总产量高达63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国棉花又是世界公认的好棉花。

BCI协会曾有报告称中国是全球三大良好棉花生产国之一,既然中国棉花质量好又高产为什么还会受到集体抵制?

新疆棉

事实上这件事情在H&M事件发生的一年前就有了端倪。

2020年年初的时候,BCI就曾提议过各大品牌停止使用新疆棉,并要求各大牌上给予回应.

各大品牌当时也在官网发表了声明称自己不会再使用新疆棉花,但是语气并不激进,所以也并没有引起轰动。

至于为什么BCI发了那样一则声明,自从中国棉花逐渐在世界上占据一定地位的时候,就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的不满。

在他们眼中你一个落后的中国凭什么能跻身棉花大国?说到底还是因为嫉妒,所以才会不择手段对中国棉花产品进行打压。

新疆棉

2020年3月1日,一个名为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反华智库(ASPI),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将近万字,其内容就是关于列举新疆“强迫劳动”的证据。

也是在这一年,特朗普政府为了大选,开始疯狂地炒作涉疆话题,对中国新疆进行污蔑抹黑,甚至抛出了“种族灭绝”的议题。

因此一些西方媒体便开始大肆渲染新疆话题,刻意煽动一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舆论。

那么那份指控“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报告,真实性是怎样的呢?

新闻出来的时候,“强迫劳动”这四个字一出来,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什么年代了还能强迫劳动?

资料图

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机械采摘,而且对于一些老百姓来说,这是可以给普通工人提供就业的机会,在大家看来这是一件好事。

但西方媒体才不在乎真相,他们只是一味地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并且把美国历史上曾经强迫黑人奴隶,在农场采摘棉花这一脏水泼到了中国身上,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有网友总觉得非常到位,西方指责新疆的种种行为,全部都是他们自己曾经干过的缺德事,比如种族灭绝、宗教歧视、强迫劳动、奴隶制等等。

也就是说,西方媒体在操纵话题的时候,完全是把自己国家的历史代入了进去......

说到底这次抵制新疆棉事件,其根本就是西方反华势力的一个阴谋。

那么这次新疆棉事件的导火线H&M,过了一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H&M中国兴衰史

H&M,1947年在瑞典创立,如今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500个专卖店,其主打平价和流行。

由于瑞典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一向以昂贵的百货公司为主导,所以H&M选择的平价道路让它在市场一下子开出了个大红盘,得到迅速发展和扩张。

2007年4月,H&M在上海淮海路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正式打开了中国市场。

开业之前就备受年轻人的期待,正式开业那天H&M店内的库存几乎洗劫一空,最疯狂的时候,买个衣服甚至还要排队。

据说H&M在开业当天,就创下了高达200万的营业额,相当于200个中国服装品牌每日销售额的总额,对比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紧接着,各大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纷纷开设H&M分店,H&M开始遍地开花。

H&M门店

当时正值国内快时尚热潮,几乎每个月都有4家H&M开业。

2012年可以说是H&M最巅峰的时期,那一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高达50%,从2012年到2016年,从134店直接增长到444家。

被挤压的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美特斯邦威、李宁等平价品牌,就连耐克这样的大型运动连锁店铺甚至都受到不小的冲击。

但是到了2016年,H&M在中国出现了转折点,在不断开设新店的情况下,其销售额竟罕见地出现了下滑现象,这不禁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而造成这一主要原因则是消费者最看重的质量问题。

2017年,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了利用领域服饰抽检结果,其结果显示36.6%的服装不合格,其中该品牌在中国注册的公司??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M服装接缝性能不合格。

H&M门店

据天眼APP显示,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自2021年以来已经受到7次处罚。

其中就包括“生产、销售产品中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引人误解的宣传”、“未标明产品规格”等等。

因此,在中国辉煌了十年的H&M品牌迎来了他的瓶颈期,销售额每年都持续下降。

接着就到了2021年的H&M事件,可能是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一直在下降,急于讨好西方市场,所以才有了那份声讨惹怒中国网民的声明。

既然H&M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怪中国对他的声讨了,想赚中国人的钱还想抹黑中国,利来国际老牌娱乐,恐怕世界上还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H&M门店

据统计,在这次H&M事件之后,其2021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的销售额暴跌,损失超过5亿元。

之后中国更是跌出了全球十大市场的名单。

一直到现在,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H&M,其结果显示依然是搜索不到相关产品。

但是H&M因质量不合格被处罚的消息倒是源源不断。

不过即便这样,这个品牌却一直没有退出中国,反而还在继续开设店铺,不得不说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

0